转载|正海资本陆锋伟:押注风口、关注拐点,一个VC界生力军的十年投资方法论 | 正海资本
2018.06.05 公司新闻

转载|正海资本陆锋伟:押注风口、关注拐点,一个VC界生力军的十年投资方法论


以下文章来源于投中网

在陆锋伟看来,赛道对投资非常关键,如果所押注的赛道潜力有限,局于其中的企业想做大往往很难。

成立已有十年的正海资本,多年来,并不经常在业内发声,但却是东方财富网、应流股份、百视通、伯特利等一揽子上市公司背后的金主。

这家由复旦系和同济系校友组成的投资机构,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个阶段是2012年前,以研究Pre-IPO项目起步,这也是大部分人民币PE的共同经历;第二个阶段以2012年为起点,因为意识到全民PE的某种非理性,调转船头向中早期项目转型。

正海资本陆锋伟

目前,熟谙不同阶段投资的正海资本,在PE和VC项目的投入比例大约是四比六。“通过成熟度较高、退出较快的PE项目为机构收益保本,同时投资一些具有爆发性的VC项目。”正海资本合伙人陆锋伟如此描述机构的策略。

这种稳扎稳打的战术被证明十分有效。迄今为止,正海资本已先后管理25支基金,规模超过60亿元。10余年来,机构在节能环保、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三大重点赛道上共投出超80个项目。仅2017年,机构所投企业中就有3家IPO。

投资圈老兵,VC界生力军

作为机构的第一批成员,陆锋伟从2008年毕业后就加入了正海资本。原本工科出身的他,怀抱着对金融行业的热爱,一头扎进投资行业,这一坚持就是十年。

陆锋伟将自己十年的投资生涯分为两个阶段:前五年学习实践,后五年深耕。在这十年中,他经历了中国资本市场只有上千家机构的阶段,也见证了中国创业板从无到有,更感受了寒冬与狂热交织的市场起伏。他的经历某种程度上也是背后机构的缩影。

2012年前,正海资本主要定位于Pre-IPO阶段投资,关注企业能否上市、如何赚取一二级市场差价成为其投资的重心。在这个阶段,为了快速学习,陆锋伟每个月都要对五十到六十个Pre-IPO项目进行密集“扫荡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关于企业合规性、IPO政策及商业模式等的思考框架。

2012年后,正海资本从PE向中早期转型,陆锋伟也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VC或成长型项目中。这个过程中,他巧妙地将之前的经验内化成了优势:“此前对Pre-IPO项目的了解,让我建立了一套对‘IPO可行性项目样本’的认知,对什么类型的企业更容易成功,有了更直观的感受,这某种程度上为我此后的投资提供了参考模板。”陆锋伟称。

这种见证了长周期的经验,让他意识到,投资需要放远了去看。相比PE项目,投资早中期项目,就像是工匠打磨产品,更需要耐心。而他作为投资“匠人”,经过十年征程,目前主导或参与的项目已经超过25个,其中有20%到30%的项目已实现退出,其它绝大部分项目获得了后续融资。

不过,并不是所有适应了Pre-IPO的机构和投资人都能够成功转型。毕竟,相较而言,早中期项目在退出上拥有更多不确定性,往往让人始料未及。

对正海资本来说,其优势在于稳定的团队和背后“政府引导基金+民营企业家”的特色LP组合。一方面,其团队4位执行合伙人中,多位是复旦和同济大学的校友,彼此共事超过十年,稳定性极高。另一方面,其LP组合中,政府引导基金和民营企业家的配比也一直相对固定,分别约为40%和20%。

“这些民营企业家是我们最早的LP,十多年来一直跟着我们投,彼此关系很不错,资本来源也一直很稳定。”陆锋伟称。同时,这些LP多是制造等行业上市公司的控制人,无论在项目来源、退出渠道还是专业化建议上,都给机构带来很多帮助。

押注“风口”,把握拐点

作为一家体量中等、非网红的本土机构,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投资市场实现突围?正海资本贯彻的是拐点论,这也是陆锋伟的核心投资逻辑。这一逻辑中,有两个关键点:

首先,他认为必须关注“风口行业”。他眼中的“风口”,是指“某个即将迎来快速增长机会的行业或赛道”。在他看来,赛道对投资非常关键,如果所押注的赛道潜力有限,居于其中的企业想做大往往很难。同时,他强调“唯有依靠企业的成长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
他以2016年投资的星商电子举例。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国际电子商务公司,主营业务有两类:一是销售泛品牌产品。公司利用国内外产品的价差机会,通过亚马逊、eBay等海外电商平台上运营的上千家门店,销售国内低价产品。此外,公司还提供品牌代运营服务,比如帮助华为等中国品牌代销其产品,以收取流量服务费用和提成。

2016年3月,某家上市公司收购星商电子的计划被证监会喊停,这为正海资本的入局提供了机会。在星商电子的A轮融资中,正海资本以4.5亿的估值押注了1300万元。

陆锋伟透露,之所以选择星商电子,首先是看好其所在行业的潜力。他当时发现,跨境电商市场在几年内基本保持着100%的增速。另外,企业多个核心数据,包括库存周转率、回款等均保持着高水平,比如其每年的库存周转率就能达到10次以上。

同时,公司还有很强的技术壁垒:除了企业创始人有较强的技术背景,依托自行开发的采购管理系统,公司可以同时运营多平台上的上百万个SKU,通过数据分析来推进前端选货、采购、产品上线等环节。这些因素都成为其押注的原因。

除了赛道,时机也被陆锋伟认为是投资中的重点。他认为,押注时,如果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,其中的企业很可能会撑不下去。如果行业已过分成熟,资本可能已丧失好的入场机会。因此,资本入场的最佳时机,是企业处于行业平行向上的拐点。而对这一拐点的判断,是考验投资能力的关键。

2017年下半年,陆锋伟开始将绿色出行方向作为重点关注领域,这一决定正是基于他对拐点的判断:“目前绿色出行领域已经到了出现行业拐点的时机。过去两年,这一行业逐渐从整体亏损走到几家企业盈亏平衡的阶段,这将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。”

另外,他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也结合了所处机构的资源优势:同济等大学一直是汽车行业的黄埔军校,而正海资本团队有着很强的同济系背景,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有着丰富的渠道等资源,能在投后管理上为被投企业带来很多助力。

在绿色出行领域,陆锋伟目前最看好几大领域:电动汽车运营商,比如分时租赁平台;传感器等汽车配套设施;无人驾驶等。

他强调,电动汽车运营商是个强资源、重资产,同时重运营的领域,企业如果能够深耕,将能产生很强的竞争壁垒。

在这种思路下,2017年4月,陆锋伟投资了上海挚达科技的B轮融资。后者最初专注于制造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桩,当时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%。不过,因为行业竞争激烈,其此前几年的利润率相对较低,为此公司随后逐渐向出行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方向拓展。

当时,陆锋伟对行业的预判是,由于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,新能源汽车未来会是个庞大市场。根据国家规划,2020年我国要生产500万台电动汽车,届时市场对充电桩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。同时,因为电动汽车的市场教育慢于主机厂的生产速度,在车企双积分等大趋势的助推下,新能源汽车厂商或将把大量车辆卖给分时租赁企业,这将推进万亿级分时租赁市场的发展。

“过去一年,分时租赁行业发展速度之快超出我的意料。2017年初,该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,随着政策的推动和补贴,大量资金涌入,这个行业目前已经进入了发展快车道。”陆锋伟称。

他认为,未来三到五年,汽车平台巨头的价值将会非常高。这类企业可能会迎来快速并购,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公司,一定需要强大的运营和大数据分析能力。如今往平台化方向转型的上海挚达科技,就有巨大的发展想象力。

在这个巨头潜伏的领域,体量相对较小的平台型汽车出行创业公司,通过深耕某个细分领域,也有可能实现突破。“最核心的逻辑就是将复杂的出行因素尽可能简化,提供适合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。比如聚焦旅游行业的落地自驾,将复杂的交通简化为酒店、景点、机场等之间的简单路线。”陆锋伟举例称。

另外,他表示会持续关注无人驾驶领域。其中,目前国内发展比较落后的汽车电子,他认为是未来国产产品有很大替代机会的细分赛道。

未来,为了缓解交通拥堵,自动驾驶一定是出行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部分。”他预测,实现自动驾驶后,整个汽车格局将会有巨大变化。比如,网约车和分时租赁平台可能会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。“自动驾驶实现后,大家就只剩下车辆的问题。到时候,跑在马路上的汽车里都没有人,出租车、滴滴及分时租赁模式可能都会消失,跑在马路上的汽车都属于某个大运营平台,比如大众运营公司或滴滴运营公司。”

转载自投资中国网